草地螟是什么?
1、草地螟是一种害虫。它是一种迁徙性害虫,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草螟属的一种鳞翅目害虫。它的成虫以产卵习性危害草地进行生长繁殖,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。草地螟是一种食性杂、繁殖力强的害虫,常见于草原、森林等区域,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更为常见。
2、草地螟,学名Loxostege sticticalis L.,又名黄绿条螟,是一种常见的鳞翅目螟蛾科害虫。它在东北、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有广泛分布,对胡麻、豆类、马铃薯等多种农作物具有毁灭性的影响。幼虫以这些植物为食,初期活动量较小,随着成长,食量剧增,能将叶片几乎吃光,导致植物枯死。
3、草地螟(Loxostege sticticalis L.)又名黄绿条螟,俗称花毛虫、花软虫、打灯蛾。属鳞翅目,螟蛾科。是1种周期性大发生的毁灭性杂食性害虫。分布于东北、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。幼虫喜食胡麻、豆类、马铃薯、花生、甜菜、蔬菜等。
4、草地螟是一种间歇性暴发成灾的害虫,此螟第3个为害周期已到来,现已进入大发生期,1996年在部分地区严重发生之后,1997年再度暴发成灾。第一代发生面积和范围进一步扩大,部分地区受害比较重。
5、草地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,在大发生年份,如不及时防治,可造成大面积绝产。防治方法:(1)设黑光灯,诱杀成虫:在成虫迁入高峰期及发生盛期设高压汞灯诱杀成虫,或采取人工捕杀。(2)铲除杂草,消灭虫源:在草地螟虫产卵期,未孵化之前,锄净田间地头杂草,特别是灰菜,并将杂草深埋处理。
6、草地螟是一种杂食害虫,幼虫淡灰绿或黄绿色,低龄时把叶肉吃掉,仅留表皮和叶脉,被害叶子呈白色。幼虫大龄时把叶子吃缺刻,严重时把叶子吃光。防治药剂选用上,如菊酯类药剂,康宽,甲维盐等均可兼防。
草地螟有哪些生活习性?
1、草地螟的生活习性: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、群集性、趋光性,白天潜伏在杂草丛或作物田间内,夜间活动,以20~23点活动最盛,成虫喜食花蜜以补充营养,产卵多在藜科、茄科、锦葵科植物,距地面2~8厘米处的叶片背面,卵为单产或3~5粒排列成覆瓦状。
2、草地螟是一种间歇性暴发成灾的害虫。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,每年发生2~4代,以老熟幼虫在土内吐丝作茧越冬。翌春5月化蛹及羽化。成虫飞翔力弱,喜食花蜜,卵散产于叶背主脉两侧,常3~4粒在一起,以距地面2~8厘米的茎叶上最多。
3、生活习性与危害特点:草地螟属于鳞翅目螟娥科,别名黄绿条螟。有时危害辣椒,初孵幼虫取食叶肉,残留表皮,长大后可将叶片吃成缺刻或仅留叶脉,使叶片呈网状。大发生时也危害花和幼苗。草地螟是一种间歇性暴发成灾的害虫。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,每年发生2~4代,以老熟幼虫在土内吐丝作茧越冬。
草地螟的形态有哪些特征?
1、草地螟的形态特征:成虫:中小蛾,体长10~12毫米,翅展20~26毫米,体、翅灰褐色,前翅有暗褐色斑,外缘有黄色点状条纹,近前缘中后部有八字形黄白色斑,近顶角处有一个长形黄白色斑,后翅灰色,沿外缘有两条平行纹,静止时两翅叠成三角形。卵:椭圆形,初产乳白色,有光泽。
2、草地螟的形态特征: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,体翅灰褐色。前翅外缘有浅黄色条纹,翅中央近前缘有一较大的长方形黄白斑。后翅灰褐色,沿外缘有2条平行的黑色波纹。卵椭圆形,乳白色。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,头黑色有白斑,胸腹部黄绿或暗绿色,有明显的纵行暗色条纹,周身有毛瘤。蛹浅黄色。
3、草地螟的形态特征:成虫长10~12毫米,翅展18~28毫米,黑褐色小型蛾子。前翅浅褐色,外缘有1条由黄白色小点连成的纵纹,在接近翅中央处,有一较大的黄白色线条。后翅淡灰色,有2条与外缘平行的黑色波状纹。静止时两翅叠合成三角形。
4、草地螟的形态特征引人注意。成虫体型较小,约10~12毫米,翅展18~28毫米,翅膀颜色多样,有明显的黄白色线条。卵呈椭圆形,3~8粒成串,幼虫共5龄,老熟后体长16~25毫米,带有黄色条纹和暗色瘤。蛹期为黄色,带有红色小点,最后会化蛹成成虫。越冬期,老熟幼虫会在土中吐丝作茧。
5、形态特征 成虫长10~12毫米,翅展18~28毫米,黑褐色小型蛾子。前翅浅褐色,外缘有1条由黄白色小点连成的纵纹,在接近翅中央处,有1较大的黄白色线条。后翅淡灰色,有2条与外缘平行的黑色波状纹。静止时两翅叠合成三角形。
草地螟幼虫
草地螟幼虫是一种对农业和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的害虫。其幼虫期是草地螟生活史中最为活跃、也是最具破坏力的阶段。接下来对草地螟幼虫进行详细介绍。草地螟幼虫是一种以植物为食的昆虫。它们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,如草地、麦田和玉米田中的植物。
草地螟的形态特征:成虫:中小蛾,体长10~12毫米,翅展20~26毫米,体、翅灰褐色,前翅有暗褐色斑,外缘有黄色点状条纹,近前缘中后部有八字形黄白色斑,近顶角处有一个长形黄白色斑,后翅灰色,沿外缘有两条平行纹,静止时两翅叠成三角形。卵:椭圆形,初产乳白色,有光泽。
草地螟的发生规律:草地螟1年发生2~3代,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吐丝作茧越冬。来年5月化蛹羽化。成虫夜间活动,趋光性强,喜食花蜜,卵散产于叶背主脉两侧。成虫自身飞翔力不很强,但可借季风远程扩散为害。幼虫5龄,初孵幼虫多集结在枝梢上结网躲藏,取食叶肉,3龄后食量大增。
草地螟的为害特点:草地螟幼虫杂食性,嗜好甜菜与豆科植物,对瓜类、甘蓝、茄子、胡萝卜、葱、马铃薯、玉米、高粱、麻类等作物均为害,野生寄主是藜科、苋科及菊科杂草。
甜菜草地螟主要存在于中国的北方地区,生命周期每年经历2到4个阶段。它们在冬季以老熟幼虫状态在土壤中编织丝茧进行越冬。春季来临,大约在5月,幼虫会化蛹并羽化为成虫。然而,成虫的飞翔能力相对较弱,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花蜜。
甜菜草地螟生活习性
1、刚孵化的幼虫通常会聚集在枝梢上形成网状结构进行隐蔽,此时它们主要以叶肉为食。随着生长,到了第3龄,幼虫的食量会急剧增加。整个生命周期,甜菜草地螟幼虫共分为5个阶段,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长发育特征。
2、又名黄绿条螟、甜菜、网螟。草地螟为多食性大害虫,可取食35科,200余种植物。主要为害甜菜、大豆、向日葵、马铃薯、麻类、蔬菜、药材等多种作物。大发生时禾谷类作物、林木等均受其害。但它最喜取食的植物是灰菜、甜菜和大豆等。草地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、西北、华北一带。
3、生活习性与危害特点:草地螟属于鳞翅目螟娥科,别名黄绿条螟。有时危害辣椒,初孵幼虫取食叶肉,残留表皮,长大后可将叶片吃成缺刻或仅留叶脉,使叶片呈网状。大发生时也危害花和幼苗。草地螟是一种间歇性暴发成灾的害虫。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,每年发生2~4代,以老熟幼虫在土内吐丝作茧越冬。
4、草地螟具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,飞行的高度一般20-30米,但也高达100米以上,一天迁飞250-300公里,可见到成群的成虫迁飞如本年6月6日肇州县双发乡上空,出现宽100米,高10米左右的大蛾群,从西南向东北顺风飞翔,飞行1小时。6月8日傍晚,庆安县大罗镇有人看到一个大蛾群,从西南向东北顺风飞翔,飞行半小时。
5、初孵幼虫取食叶肉,残留表皮,长大后可将叶片吃成缺刻或仅留叶脉,使叶片呈网状。大发生时,也为害花和幼英。草地螟是一种间歇性暴发成灾的害虫,此螟第3个为害周期已到来,现已进入大发生期,1996年在部分地区严重发生之后,1997年再度暴发成灾。第一代发生面积和范围进一步扩大,部分地区受害比较重。